Java并发编程基础
一、Java并发编程核心概念
线程基础
- 创建方式:继承《Thread》类、实现《Runnable》接口、使用《Callable》与《Future》。
- 生命周期:新建(New)、就绪(Runnable)、运行(Running)、阻塞(Blocked)、终止(Terminated)。
- 同步机制:
synchronized
关键字(方法同步/代码块同步)- 《ReentrantLock》显式锁(支持可中断锁、公平锁)。
Java内存模型(JMM)
- 原子性、可见性、有序性:通过
volatile
保证可见性(禁止指令重排)、synchronized
保证原子性。 - Happens-Before原则:程序顺序、锁释放、
volatile
变量写入等规则确保操作顺序。 - 内存屏障:Load Barrier(防止读超前)、Store Barrier(防止写滞后)。
- 原子性、可见性、有序性:通过
二、并发工具类与线程池
并发工具类
- 同步工具:
- 《CountDownLatch》(等待多线程完成)
- 《CyclicBarrier》(线程同步屏障)
- 《Semaphore》(限流信号量)。
- 原子类:《AtomicInteger》基于CAS(Compare-And-Swap)实现无锁线程安全。
- 同步工具:
线程池优化
- 核心参数:核心线程数、最大线程数、任务队列(如《LinkedBlockingQueue》)、拒绝策略。
- 线程池类型:
FixedThreadPool
(固定大小)CachedThreadPool
(弹性扩容)ForkJoinPool
(分治任务)。
- 监控与调优:通过
ThreadPoolExecutor
的beforeExecute()
/afterExecute()
钩子函数。
三、高级并发模式与问题解决
设计模式应用
- 生产者-消费者模式:使用《BlockingQueue》实现线程安全通信。
- 读写锁分离:《ReadWriteLock》提升读多写少场景性能。
常见并发问题
- 死锁:避免策略包括锁顺序一致性、超时机制(
tryLock()
)。 - 活锁与饥饿:公平锁(
ReentrantLock(true)
)解决资源饥饿。 - 性能瓶颈:
- 减少锁粒度(如《ConcurrentHashMap》分段锁)
- 无锁编程(Disruptor框架)。
- 死锁:避免策略包括锁顺序一致性、超时机制(
四、分布式并发与扩展技术
分布式锁
- 基于Redis的
SETNX
命令或RedLock算法。 - ZooKeeper临时节点实现分布式协调。
- 基于Redis的
响应式编程
- 《Project Reactor》框架结合非阻塞I/O(如Netty)。
JVM调优
- 堆内存设置(
-Xmx
)、GC算法选择(G1/ZGC减少STW)。
- 堆内存设置(
总结
Java高并发编程需掌握线程管理、内存模型、工具类及设计模式四大核心:
- 基础:线程生命周期与同步机制(
synchronized
/Lock
)是基石。 - 工具:线程池配置与并发容器(如《CopyOnWriteArrayList》)优化性能。
- 实践:通过生产者-消费者模型、分布式锁解决实际场景问题。
- 扩展:结合响应式编程与JVM调优应对高并发挑战。
推荐深入学习《Java并发编程实战》与《深入理解Java并发编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