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bile 开发中的高层设计(HLD): 从理论到实践,构建可扩展的移动应用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移动应用已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移动设备占据了互联网流量的59%。然而,许多应用在发布后面临性能低下、维护困难或扩展性不足等问题,其根本原因往往在于设计阶段的疏忽。高层设计(High-Level Design, HLD)正是解决这些挑战的关键——它如同建筑的蓝图,在编写代码之前定义应用的结构、模块交互和数据流,确保最终产品稳健、可扩展且易于维护。
高层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决策的集合,更是连接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的桥梁。一个优秀的HLD能够降低30%的后期修改成本,并提高团队协作效率40%以上。本文将深入解析移动应用HLD的各个方面,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模式,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。
1. 什么是移动应用高层设计?
高层设计(HLD)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关键阶段,它关注系统的宏观结构而非实现细节。在移动应用开发中,HLD定义了组件如何组织、模块如何交互、数据如何流动,以及系统如何满足非功能需求(如性能、安全性和可扩展性)。与低层设计(LLD)关注类级别设计不同,HLD专注于系统级别的架构决策。
1.1 HLD与LLD的区别
为了更清晰理解,以下是HLD与LLD的对比表:
特性 | 高层设计(HLD) | 低层设计(LLD) |
---|---|---|
关注点 | 系统整体架构、组件交互 | 详细实现、类设计、算法 |
输出物 | 架构图、模块定义、技术栈选择 | 类图、序列图、数据库Schema |
目标受众 | 架构师、项目经理、利益相关者 | 开发人员、测试工程师 |
示例 | "使用微服务架构处理订单模块" | "OrderService类使用Redis缓存,缓存过期时间设为1小时" |
1.2 HLD的核心元素
一个完整的移动应用HLD通常包含以下元素:
- 架构图:可视化展示组件间关系的图表
- 模块描述:定义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职责
- 技术栈:开发语言、框架和工具的选择
- 数据流: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
- 关键API:模块间通信的接口规范
- 安全考虑:认证、授权和数据保护策略
- 可扩展性方案:处理未来增长的设计
在实际项目中,HLD的详细程度取决于应用复杂度。例如,一个简单的笔记应用可能只需要基础的三层架构,而像Uber这样的平台则需要微服务架构和复杂的数据流设计。
2. 移动应用架构基础
移动应用架构是HLD的核心组成部分,它提供了应用组织的基本规则和模式。理解这些基础概念是创建有效HLD的前提。
2.1 架构层次模型
大多数移动应用架构都基于分层模型,将应用划分为具有明确职责的层次。最经典的模型是三层架构:
2.1.1 表示层(Presentation Layer)
表示层是用户直接交互的界面,负责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输入。这一层需要重点关注用户体验(UX)和用户界面(UI) 设计。
关键组件:
- UI组件:按钮、文本框、图像等视觉元素
- UX设计:用户流程、交互模式和导航结构
- 平台特定实现:iOS使用Swift和UIKit,Android使用Kotlin和Jetpack Compose
在设计表示层时,需要考虑设备碎片化问题。不同设备的屏幕尺寸、分辨率和硬件能力差异巨大。2024年市场上有超过24,000种不同的Android设备型号,这要求表示层设计必须具备响应式和自适应能力。
2.1.2 业务逻辑层(Business Logic Layer)
业务逻辑层包含应用的核心功能,处理用户输入、执行计算和管理工作流程。这一层通常被称为应用的"大脑"。
主要职责:
- 业务规则执行:验证输入数据、应用业务规则
- 数据处理:转换、计算和聚合数据
- 工作流管理:协调多个操作序列
- 异常处理:管理错误和异常情况
业务逻辑层通常采用设计模式如MVC(Model-View-Controller)、MVP(Model-View-Presenter)或MVVM(Model-View-ViewModel)来组织代码。这些模式有助于分离关注点,提高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。
2.1.3 数据层(Data Layer)
数据层负责管理应用的数据访问和存储,包括本地数据库、远程API和文件系统。
组成部分:
- 数据访问组件:抽象数据库操作的核心接口
- 本地存储:SQLite、Realm等本地数据库
- 远程数据源:RESTful API、GraphQL端点
- 缓存机制:内存缓存、磁盘缓存
数据层设计需要特别关注数据一致性和离线支持。移动应用经常面临网络不稳定的环境,因此需要设计有效的缓存策略和离线数据同步机制。
2.2 跨领域关注点(Cross-Cutting Concerns)
除了核心层次外,某些关注点会影响所有架构层次,需要在HLD中统一考虑:
- 安全:身份认证、数据加密、安全通信
- 性能:响应时间、资源使用优化
- 可扩展性:处理用户和数据增长的能力
- 可维护性:代码易于修改和扩展的程度
- 测试:单元测试、集成测试和UI测试策略
这些关注点不是独立的层次,而是横切多个架构层的需求。例如,安全考虑会影响数据层(加密存储)、业务层(授权逻辑)和表示层(安全输入处理)。
3. 移动应用架构模式
架构模式是HLD的核心决策之一,它定义了应用组件的组织方式和交互模式。选择合适的架构模式对应用的成功至关重要。
3.1 MVC、MVP、MVVM模式
3.1.1 MVC(Model-View-Controller)
MVC是最早的移动架构模式之一,将应用分为三个部分:
- Model:管理数据和业务逻辑
- View:处理数据显示
- Controller:接收用户输入并协调Model和View
// iOS MVC示例
class OrderModel {
var orderId: String
var items: [OrderItem]
func calculateTotal() -> Double {
return items.reduce(0) { $0 + $1.price }
}
}
class OrderViewController: UIViewController {
@IBOutlet weak var totalLabel: UILabel!
var orderModel: OrderModel!
override func viewDidLoad() {
super.viewDidLoad()
updateUI()
}
func updateUI() {
totalLabel.text = "\(orderModel.calculateTotal())"
}
@IBAction func confirmOrder(_ sender: UIButton) {
// 处理用户输入
orderModel.confirm()
}
}
MVC的优点是简单易理解,但容易导致"Massive View Controller"问题,即控制器变得过于庞大和复杂。
3.1.2 MVP(Model-View-Presenter)
MVP通过引入Presenter层解决了MVC的部分问题。在MVP中:
- View:被动界面,将用户输入转发给Presenter
- Presenter:包含表示逻辑,协调Model和View
- Model:与MVC类似,管理数据和业务规则
MVP提高了可测试性,因为Presenter可以独立于UI框架进行测试。但需要手动维护View和Presenter之间的同步。
3.1.3 MVVM(Model-View-ViewModel)
MVVM是当前最流行的模式,特别适合数据绑定框架:
- Model:数据模型和业务逻辑
- View:用户界面定义
- ViewModel:暴露数据和命令的抽象视图
// Android MVVM示例(使用Jetpack组件)
class OrderViewModel : ViewModel() {
private val _orderItems = MutableLiveData<List<OrderItem>>()
val orderItems: LiveData<List<OrderItem>> = _orderItems
val totalPrice: LiveData<Double> = Transformations.map(_orderItems) { items ->
items.sumByDouble { it.price }
}
fun loadOrder(orderId: String) {
viewModelScope.launch {
val items = orderRepository.getOrderItems(orderId)
_orderItems.value = items
}
}
}
// 在Activity/Fragment中
class OrderActivity : AppCompatActivity() {
private lateinit var binding: ActivityOrderBinding
private val viewModel: OrderViewModel by viewModels()
override fun 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: Bundle?) {
super.onCreate(savedInstanceState)
binding = ActivityOrderBinding.inflate(layoutInflater)
setContentView(binding.root)
// 数据绑定
viewModel.totalPrice.observe(this) { total ->
binding.totalText.text = "Total: $total"
}
viewModel.loadOrder("order123")
}
}
MVVM通过数据绑定减少了样板代码,提高了代码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。Android的Jetpack组件和iOS的Combine框架为MVVM提供了原生支持。
3.2 清洁架构(Clean Architecture)
清洁架构由Robert C. Martin提出,强调关注点分离和依赖规则。在清洁架构中,代码被组织为同心圆层,内层不依赖外层。
清洁架构的核心层次:
- 实体层(Entities):核心业务对象和规则
- 用例层(Use Cases):应用特定的业务规则
- 接口适配器层(Interface Adapters):转换数据格式,实现MVC、MVVM等模式
- 框架和驱动层(Frameworks & Drivers):UI、数据库、外部API等具体实现
清洁架构的主要优点是:
- 框架无关性:核心业务逻辑不依赖特定框架
- 可测试性:业务规则可以独立于UI、数据库等进行测试
- 关注点分离:不同变化原因的部分被分离
// iOS清洁架构示例
// 实体层
struct Product {
let id: String
let name: String
let price: Double
}
// 用例层协议
protocol GetProductsUseCase {
func execute(completion: @escaping (Result<[Product], Error>) -> Void)
}
// 具体用例实现
class GetProductsUseCaseImpl: GetProductsUseCase {
private let repository: ProductRepository
init(repository: ProductRepository) {
self.repository = repository
}
func execute(completion: @escaping (Result<[Product], Error>) -> Void) {
repository.getProducts(completion: completion)
}
}
// 接口适配器层(Repository协议)
protocol ProductRepository {
func getProducts(completion: @escaping (Result<[Product], Error>) -> Void)
}
// 框架层(具体Repository实现)
class APIProductRepository: ProductRepository {
func getProducts(completion: @escaping (Result<[Product], Error>) -> Void) {
// 调用具体API实现
}
}
清洁架构特别适合大型、长期维护的项目,虽然初期设置更复杂,但长期来看显著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。
3.3 VIPER架构
VIPER是另一种清洁架构的变体,将应用分为五个组件:
- View:显示界面,将用户输入转发给Presenter
- Interactor:包含业务逻辑,与Entity对象交互
- Presenter:准备显示内容,接收Interactor的结果
- Entity:基本模型对象
- Router:处理导航逻辑
VIPER提供了极好的模块化和可测试性,但增加了样板代码和复杂性。适合大型团队和复杂项目。
4. 移动应用类型与架构选择
移动应用的类型直接影响HLD的决策。主要分为原生应用、混合应用和跨平台应用,每种类型有各自的架构考虑。
4.1 原生应用架构
原生应用针对特定平台(iOS或Android)开发,使用平台官方语言和工具。
iOS应用架构特点:
- 开发语言:Swift、Objective-C
- 主要框架:UIKit、SwiftUI、Combine
- 架构模式:MVC、MVVM、VIPER
- 系统层次:Cocoa Touch层、媒体层、核心服务层、核心操作系统层
Android应用架构特点:
- 开发语言:Kotlin、Java
- 主要框架:Jetpack组件(LiveData、ViewModel、Room)
- 架构模式:MVVM与清洁架构结合
- 新架构:Android Treble项目引入HIDL(HAL接口定义语言)解耦框架和硬件层
原生应用的优势是最佳性能和完整的平台特性访问,但需要维护多个代码库。
4.2 混合应用架构
混合应用使用Web技术(HTML、CSS、JavaScript)开发,并通过WebView容器在移动设备上运行。
架构特点:
- 核心:WebView组件渲染Web内容
- 桥接层:JavaScript与原生功能通信(如Cordova、Capacitor)
- UI实现:响应式Web设计适应不同屏幕
混合应用的优势是开发效率高和代码复用性强,但性能和用户体验通常不如原生应用。
4.3 跨平台应用架构
跨平台应用使用React Native、Flutter等框架,允许使用单一代码库开发多平台应用。
4.3.1 React Native架构
React Native使用JavaScript编写业务逻辑,UI组件映射到原生组件:
// React Native示例
import React from 'react';
import { View, Text, Button } from 'react-native';
const ProductScreen = ({ product, onAddToCart }) => (
<View>
<Text>{product.name}</Text>
<Text>${product.price}</Text>
<Button title="Add to Cart" onPress={() => onAddToCart(product)} />
</View>
);
export default ProductScreen;
架构特点:
- JavaScript线程:执行业务逻辑
- 原生线程:处理UI渲染和原生模块
- 桥接机制:JavaScript与原生代码通信
4.3.2 Flutter架构
Flutter使用Dart语言,直接编译为原生代码,不依赖平台原生组件:
// Flutter示例
import 'package:flutter/material.dart';
class ProductScreen extends StatelessWidget {
final Product product;
final VoidCallback onAddToCart;
ProductScreen({required this.product, required this.onAddToCart});
@override
Widget build(BuildContext context) {
return Scaffold(
body: Column(
children: [
Text(product.name),
Text('\$${product.price}'),
ElevatedButton(
onPressed: onAddToCart,
child: Text('Add to Cart'),
),
],
),
);
}
}
Flutter的分层架构包括:
- Framework层:Dart实现的Widgets和库
- Engine层:C++实现的图形、文本渲染和Dart运行时
- Embedder层:平台特定的应用封装
跨平台框架在性能和平台集成方面不断改进,已成为许多项目的首选方案。
5. HLD关键设计考量
创建高质量的移动应用HLD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这些决策直接影响应用的性能、用户体验和长期可维护性。
5.1 设备特性考量
移动设备的多样性是设计HLD时的主要挑战之一。需要考虑:
- 屏幕尺寸和分辨率:适配从小型手机到大型平板的各种设备
- 内存和处理器能力:优化资源使用,避免在低端设备上性能不佳
- 电池寿命:减少耗电操作,优化后台任务
- 传感器和硬件特性:相机、GPS、生物识别等特定功能
设计策略包括:
- 响应式设计:使用约束布局、尺寸桶等技术适配不同屏幕
- 条件功能启用:根据设备能力启用或禁用特定功能
- 性能分级:为不同级别设备提供不同质量的资源
5.2 网络条件优化
移动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要求HLD必须包含网络优化策略:
关键策略:
- 智能缓存:根据数据敏感性设置不同的缓存策略
- 离线优先:设计应用在离线状态下仍能提供核心功能
- 增量同步:网络恢复后只同步变更数据而非全部数据
- 数据压缩:减少传输数据量,使用Protocol Buffers等高效格式
// 网络优化示例:智能缓存与离线支持
class ProductRepository(
private val api: ProductApi,
private val cache: ProductCache,
private val connectivityManager: ConnectivityManager
) {
suspend fun getProduct(id: String): Product {
return if (isOnline()) {
// 在线时从API获取并更新缓存
val product = api.getProduct(id)
cache.saveProduct(product)
product
} else {
// 离线时从缓存获取
cache.getProduct(id) ?: throw OfflineException("Product not available offline")
}
}
private fun isOnline(): Boolean {
val networkInfo = connectivityManager.activeNetworkInfo
return networkInfo != null && networkInfo.isConnected
}
}
5.3 导航设计
导航设计直接影响用户体验,需要在HLD中明确导航模式和流程。
常见导航模式:
- 标签导航:底部或顶部标签,适合主要功能切换
- 抽屉导航:侧边栏菜单,提供大量导航选项而不占用主界面空间
- 分层导航: drill-down模式,适合内容浏览
- 平面导航:在同等重要内容间切换
导航设计原则包括:
- 一致性:在整个应用中保持一致的导航模式
- 直观性:用户应能轻松理解如何到达目标页面
- 最小化点击:重要功能应在少量点击内可达
5.4 推送通知与实时更新
通知策略是移动应用HLD的重要组成部分,需要在用户参与和干扰之间找到平衡。
设计考量:
- 通知分类:区分关键通知、普通通知和营销通知
- 用户控制:允许用户定制通知偏好
- 频率管理:避免过度通知导致用户禁用
- 上下文相关性:基于用户行为和位置发送相关通知
对于需要实时更新的应用(如聊天、交付跟踪),需要考虑WebSocket或长轮询等技术实现实时通信。
6. 安全设计考量
安全是移动应用HLD的关键方面,特别是处理敏感数据的应用。安全设计应贯穿所有架构层。
6.1 数据保护
数据安全包括静态数据(存储中)和动态数据(传输中)的保护。
加密策略:
- 传输层加密:使用TLS 1.2+保护网络通信
- 静态数据加密:敏感数据使用AES-256加密存储
- 密钥管理:使用Android Keystore或iOS Keychain安全存储密钥
// iOS数据加密示例
import CryptoKit
class DataEncryptionService {
func encrypt(_ data: Data, using key: SymmetricKey) throws -> Data {
let sealedBox = try AES.GCM.seal(data, using: key)
return sealedBox.combined!
}
func decrypt(_ data: Data, using key: SymmetricKey) throws -> Data {
let sealedBox = try AES.GCM.SealedBox(combined: data)
return try AES.GCM.open(sealedBox, using: key)
}
func generateKey() -> SymmetricKey {
return SymmetricKey(size: .bits256)
}
}
// 使用Keychain存储密钥
class KeychainManager {
func storeKey(_ key: Data, forAccount account: String) throws {
let query: [String: Any] = [
kSecClass as String: kSecClassGenericPassword,
kSecAttrAccount as String: account,
kSecValueData as String: key
]
SecItemDelete(query as CFDictionary)
let status = SecItemAdd(query as CFDictionary, nil)
guard status == errSecSuccess else { throw KeychainError.failedToStore }
}
}
6.2 身份认证与授权
认证机制确保用户身份真实,授权控制用户访问权限。
认证方式:
- 多因素认证:结合密码、生物识别等
- OAuth 2.0/OpenID Connect:第三方认证标准
- 生物识别:Touch ID、Face ID、指纹识别
会话管理最佳实践:
- 使用短期访问令牌和长期刷新令牌
- 安全存储令牌,避免XSS攻击
- 实现安全退出功能,清除所有会话数据
6.3 安全编码实践
在HLD中定义安全编码标准可预防常见漏洞:
- 输入验证:所有用户输入必须验证和清理
- 最小权限原则:组件只拥有完成职责所需的最小权限
- 依赖管理:定期更新第三方库,扫描已知漏洞
- 错误处理:避免泄露敏感信息的技术细节
7. 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
移动应用HLD必须考虑性能优化和未来扩展能力,确保应用能适应用户增长和功能扩展。
7.1 性能优化策略
性能直接影响用户留存率。研究显示,应用启动时间每增加1秒,用户流失率增加16%。
关键性能指标:
- 启动时间:冷启动、温启动、热启动
- 界面响应性:操作响应时间小于100ms
- 内存使用:避免内存泄漏和过度使用
- 电池消耗:优化后台活动
优化技术:
// Android性能优化示例:懒加载与缓存
class ProductListViewModel : ViewModel() {
// 使用内存缓存避免重复网络请求
private val productCache = mutableMapOf<String, Product>()
// 使用懒加载延迟初始化昂贵资源
private val imageLoader by lazy {
ImageLoader.Builder()
.crossfade(true)
.build()
}
fun loadProductImage(url: String, imageView: ImageView) {
// 内存缓存检查
val cachedBitmap = memoryCache.get(url)
if (cachedBitmap != null) {
imageView.setImageBitmap(cachedBitmap)
return
}
// 异步加载图片
viewModelScope.launch {
val bitmap = withContext(Dispatchers.IO) {
imageLoader.load(url)
}
memoryCache.put(url, bitmap)
imageView.setImageBitmap(bitmap)
}
}
}
7.2 可扩展性架构
可扩展性设计确保应用能处理用户量和数据量的增长。
扩展策略:
- 垂直扩展:增强服务器硬件能力(快速但有限)
- 水平扩展:增加服务器实例数量(更灵活但复杂)
微服务架构适合需要高可扩展性的应用:
微服务优势:
- 独立扩展:每个服务可根据需求单独扩展
- 技术多样性:不同服务可使用最适合的技术栈
- 故障隔离:单个服务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
微服务挑战:
- 分布式系统复杂性:网络延迟、数据一致性
- 运维 overhead:需要容器化、编排工具(如Kubernetes)
8. 实战案例:食品配送应用HLD设计
让我们通过一个实际的食品配送应用案例,展示如何将HLD原则应用于真实项目。
8.1 需求分析
核心功能:
- 用户注册、登录和个人资料管理
- 餐厅浏览和菜单查看
- 购物车管理和订单下单
- 实时订单跟踪
- 支付处理
- 评价和评分
非功能需求:
- 支持每秒10,000个并发用户
- 订单确认响应时间小于2秒
- 99.9%的可用性
- 支持离线浏览菜单和餐厅
8.2 架构决策
基于需求分析,我们选择以下架构:
- 整体架构:微服务架构,支持独立扩展核心功能
- 客户端架构:跨平台(React Native),平衡开发效率和性能
- 设计模式:MVVM与清洁架构结合
- 数据管理:离线优先策略,支持断网操作
8.3 组件模块设计
应用划分为以下核心模块:
8.3.1 用户认证模块
// 用户认证模块示例
protocol AuthenticationService {
func login(email: String, password: String) async throws -> User
func register(userInfo: RegistrationInfo) async throws -> User
func logout() async throws
func resetPassword(email: String) async throws
}
class DefaultAuthenticationService: AuthenticationService {
private let apiClient: APIClient
private let tokenManager: TokenManager
func login(email: String, password: String) async throws -> User {
// 实现登录逻辑
let request = LoginRequest(email: email, password: password)
let response = try await apiClient.send(request)
try await tokenManager.saveTokens(response.tokens)
return response.user
}
}
8.3.2 餐厅发现模块
负责餐厅搜索、筛选和推荐功能,使用缓存提高性能:
class RestaurantRepository(
private val remoteDataSource: RestaurantRemoteDataSource,
private val localDataSource: RestaurantLocalDataSource,
private val connectivityManager: ConnectivityManager
) {
suspend fun getRestaurants(
location: Location,
filters: RestaurantFilters
): List<Restaurant> {
return if (isOnline()) {
// 在线:从API获取并更新缓存
val remoteRestaurants = remoteDataSource.getRestaurants(location, filters)
localDataSource.saveRestaurants(remoteRestaurants)
remoteRestaurants
} else {
// 离线:从缓存获取,应用本地筛选
localDataSource.getRestaurants(location, filters)
}
}
suspend fun getRecommendedRestaurants(userId: String): List<Restaurant> {
// 基于用户历史和偏好的推荐逻辑
return remoteDataSource.getRecommendedRestaurants(userId)
}
}
8.3.3 订单管理模块
处理订单创建、状态跟踪和历史管理:
8.4 数据流设计
定义应用中的数据流动方式:
- API通信:使用RESTful API和GraphQL混合方案
- 状态管理:使用Redux模式管理全局状态
- 本地存储:SQLite结合Realm用于离线数据
- 实时更新:WebSocket用于订单状态推送
// 数据流示例:Redux状态管理
const initialState = {
user: null,
cart: {},
restaurants: [],
currentOrder: null
};
function appReducer(state = initialState, action) {
switch (action.type) {
case 'USER_LOGIN_SUCCESS':
return { ...state, user: action.payload };
case 'ADD_TO_CART':
const itemId = action.payload.item.id;
return {
...state,
cart: {
...state.cart,
[itemId]: {
...action.payload.item,
quantity: (state.cart[itemId]?.quantity || 0) + 1
}
}
};
case 'ORDER_STATUS_UPDATE':
return {
...state,
currentOrder: {
...state.currentOrder,
status: action.payload.status
}
};
default:
return state;
}
}
8.5 技术栈选择
基于架构决策,选择以下技术栈:
层级 | 技术选择 | 理由 |
---|---|---|
客户端 | React Native、TypeScript | 跨平台支持、类型安全 |
状态管理 | Redux Toolkit | 可预测状态管理、开发工具支持 |
UI组件 | React Native Elements | 一致的设计语言、可定制性 |
导航 | React Navigation | 原生性能、丰富功能 |
后端API | Node.js、GraphQL | 灵活数据查询、实时订阅 |
数据库 | PostgreSQL(主)、Redis(缓存) | 可靠性、性能 |
推送通知 | Firebase Cloud Messaging | 跨平台支持、高可靠性 |
数据分析 | Google Analytics、Amplitude | 用户行为洞察 |
8.6 安全设计实施
// 支付安全处理示例
class PaymentService {
private let paymentProcessor: PaymentProcessor
private let encryptionService: EncryptionService
func processPayment(order: Order, paymentMethod: PaymentMethod) async throws -> PaymentResult {
// 加密敏感数据
let encryptedData = try encryptionService.encrypt(paymentMethod.sensitiveData)
// 使用令牌化避免处理原始支付数据
let tokenizedPayment = try await paymentProcessor.tokenize(encryptedData)
// 执行支付
let paymentRequest = PaymentRequest(
orderId: order.id,
amount: order.totalAmount,
paymentToken: tokenizedPayment.token
)
return try await paymentProcessor.processPayment(paymentRequest)
}
}
// 网络安全配置
class NetworkSecurityConfig {
static func configure() {
// 证书锁定防止中间人攻击
let sessionManager = SessionManager(
serverTrustPolicyManager: ServerTrustPolicyManager(policies: [
"api.fooddelivery.com": .pinCertificates(
certificates: ServerTrustPolicy.certificates(),
validateCertificateChain: true,
validateHost: true
)
])
)
// 启用网络安全强化
URLSessionConfiguration.ephemeral.httpCookieStorage = nil
URLSessionConfiguration.ephemeral.httpShouldSetCookies = false
}
}
总结
高层设计(HLD)是移动应用成功的基石,它通过定义系统结构、组件交互和数据流,为开发团队提供清晰的指导方案。